新聞中心

拓墣:資安當道,2019年生物辨識金融應用產值上看6.57億美元


5 November 2015 通訊 林貞妤

物聯網時代來臨,智慧整合大舉提高電子設備的安全性需求。自2013年iPhone 5s率先搭載指紋辨識系統,進一步提升個人隱私保障,開發各樣生物辨識技術即成為新一代顯學。TrendForce旗下拓墣產業研究所預估,全球金融業推動創新趨勢,生物辨識金融應用產值可自2015年1.23億美元,成長為2019年6.57億美元,尤以亞太區域成長潛力最大,其次為歐洲地區。

指紋辨識存在安全性風險,靜脈辨識成金融資安新寵

拓墣產業分析師林貞妤表示,目前市面上應用最廣泛的生物辨識為指紋辨識系統,然而因指紋辨識容易被複製,因此安全度較高的生物辨識如3D人臉、虹膜與靜脈辨識便成為廠商積極開發的重點。

靜脈辨識兼具活體辨識、極佳辨識率與難以複製等特點,在全球已經被多家銀行採用,作為ATM提款的安全認證方式。日本由於法規要求銀行對ATM辨識錯誤造成損失負100%賠償責任,促成安全性更高的指靜脈辨識機台高度普及,目前日本指靜脈ATM的市占率已經超過80%。而英國的巴克萊銀行則從去年9月開始嘗試指靜脈辨識系統識別客戶身分,順利的話將會推廣到其他一般個人戶。至於巴西Bradesco銀行自2007年導入掌靜脈辨識技術至ATM後,迄今詐欺事故發生件數為零。

林貞妤指出,中國和台灣的銀行採用靜脈辨識才正要開始,且以中國銀行的態度最積極。中國四川攀枝花市商業銀行作為開路先鋒,將掌靜脈辨識功能整合入ATM機台,只要選取「掌靜脈」選項,輸入預存的密碼,掃描掌靜脈進行身份辨識通過後,即可成功存款、取款、轉帳,取代金融卡片功能。相較於缺乏法規限制而積極嘗試新技術的中國銀行而言,台灣的銀行腳步稍嫌落後,僅中信銀於2015年3月宣布將評估指靜脈辨識應用在ATM提款的適用性,未來有機會讓台灣成為可用靜脈辨識ATM提款的地區。

關於靜脈辨識

靜脈辨識技術利用血紅素對近紅外光吸收度高的特性,採波長700~1,000nm LED近紅外光光源,對手掌、手背或手指靜脈等部位進行反射或穿透以擷取靜脈影像的辨識技術。優點包含活體辨識、具有極佳辨識率、永久性特徵、難以複製且不受年齡增長與高血壓所影響等。


上一則
TrendForce:太陽能價格續漲,雙反及第三地產能將成漲勢變因
下一則
TrendForce:旺季需求加持,第四季行動式記憶體價格季跌幅收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