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密西根大學所統計的5月份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為67.4,降至六個月新低點。說明美國通膨降溫缺乏進展,甚至不排除有升溫的疑慮,讓消費者憂心明年物價重回年增3.5%的風險。中國廉價產品輸出風潮正不斷外溢至全球各地,大量低廉民生用品、電子產品透過電商平台如:Temu等,正席捲全美家庭,爭相團購來壓低價格...
美國第二季經濟數據好壞參半。最新公佈四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3.4%,增幅放緩,符合市場預期。但另一項經濟指標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四月份數值則意外走高,年增2.2%,是近12個月高點。說明美國通膨起伏不定,而FED雖表明不考慮升息,但降息時程勢必再推遲,眼下維持高利率貨幣政策,恐怕是當前必要之惡...
1. 1Q24 全球宏觀經濟展望
2. Top 10 MLCC 供應商 1Q24 市佔變化
3. Top 10 MLCC 供應商產能與出貨量綜覽
4. MLCC 供應商訂單量與出貨量(BB ratio) 走勢
5. Top 10 MLCC 供應商庫存狀態
6. Top 10 MLCC 供應商季度出貨量變化
7. 2Q24 MLCC 市場供需趨勢預測
8. 3Q24 MLCC 價格趨勢預測
9. 全球主要 MLCC 應用產品年度需求總量趨勢
10. Top 10 MLCC 供應商季度營收
中國大陸今年共計五天連休的五一長假,再度掀起一波國內旅遊消費熱潮,不僅南北各地旅遊景點一票難求,航空、陸運更是班班客滿,根據中國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5/1當天預計全國營業性客運量5,699萬人次,堪比春運。說明國內大眾消費取向仍以旅遊體驗服務為主,對於家電、消費性電子產品添購,甚至新能源車購置等,態度依舊保守...
日本央行於3/19正式宣佈結束長達17年的負利率時代,並將無擔保隔夜拆款利率從-0.1%至0%區間,小幅調升引導至0%到0.1%區間。這是日銀自2007年2月以來首次升息,也成為全球最後一個走出負利率政策的國家...
全球經濟環境持續承壓,歐美面臨通膨復燃蠢動,中國則在通縮威脅中掙扎。美國勞動局最新公佈的3月CPI年增3.5%,連續第三個月超出市場預期增長,核心 CPI 雖與前值 3.8% 持平,但月增0.4%仍高於市場預期,反映潛在通膨依舊頑強。加上溫熱的就業市場與薪資水準,更讓聯準會FED不斷推遲降息時程。然,居高不下的能源、住房成本,以及高漲的借貸成本正在影響美國民眾的購買力...
歐美通膨持續走緩,各國央行也在經濟數據疲弱下,陸續釋出今年降息機會。儘管如此,長期高息的融資與借貸壓力,開始影響消費者購買力,並壓縮企業運營動能。美國零售業聯盟 (NRF) 預測,今年美國零售銷售額將成長 2.5% 至 3.5%,雖然穩健,但仍低於去年的 3.6%...
觀測中國政府經濟政策方向與風向指標的年度兩大重要會議,「全國人大」和「政協」會議,3月4日在北京揭開序幕。然,今年僅有官方的年度經濟目標數字與工作報告,缺乏當局的旁徵博引施政說明,恐讓資本市場與產業對中國經濟前景增添不確定性...
儘管全球通膨持續放緩,但越接近目標難度與挑戰越大。美國最新公佈二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雙回升,分別為年增3.2%、1.6%,顯示今年以來物價上揚並非只是「元月效應」的季節性因素所致,證實通膨勢頭仍然頑強...
全球通膨持續溫和放緩,美國一月份個人消費支出(PCE)年增2.4%,核心PCE 年增2.8%,儘管年增率持續下降,但月增率卻以近 1 年以來最快速度攀升,憂喜參半的結果強化聯準會 (Fed) 降息需要更有耐心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