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正在美國德州測試其自駕計程車(Robotaxi)技術,並有意拓展服務至舊金山灣區,引發業界關注。TrendForce表示,美國的Robotaxi市場將由Tesla和Waymo主導,預估規模將於2035年達365億美元。中國的Robotaxi產業也正蓬勃發展,得益於完善的供應鏈體系,硬體成本將會快速降低。
Tesla執行長Elon Musk上週表示正等待加州監管單位許可,可能於一、二個月內於灣區展開Robotaxi服務。TrendForce表示,加州的自駕車許可證分為三個等級,分別為有駕駛員測試許可(Testing with a Driver)、無駕駛員測試(Driverless Test)和部署(Deployment)。目前僅Waymo等三家企業獲得部署許可證,可於特定區域內向公眾提供商業服務。
TrendForce分析,Tesla拓展Robotaxi布局取決於兩大指標:第一是取得部署許可(Deployment)的速度與時間點,企業須達成監管機構多項嚴格要求,才能獲准上路。其次則是Tesla能否如期於2026年量產專為Robotaxi設計的Cybercab,這項進度將直接影響Tesla在自動駕駛市場的規模化擴張進程和成本效益。
TrendForce預估,美國Robotaxi市場規模2025至2035年間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61%。在此龐大市場中,Tesla憑藉其造車優勢及視覺解決方案,車輛硬體成本相對較低。Waymo儘管具備早期進入者的優勢,但若不能加快擴張速度並有效降低成本,其領導地位將備受Tesla威脅。
針對Robotaxi的另一主要市場中國,TrendForce估計其市場規模將於2035年達445億美元,2025至2035年間的CAGR高達96%。中國廠商參與者眾且積極,以百度、小馬智行與文遠知行等為首。預期在投入車輛數快速提升,以及當地電動車廠、供應鏈強力支持下,Robotaxi車輛與自駕方案的硬體成本得以迅速下降。後續Robotaxi的單價里程費用隨之降低,有助提高使用者意願。
雖然Robotaxi具備成長潛力,但產業仍面臨多項挑戰。例如不同國家和地區自駕政策的差異,將限制車隊的跨區擴張速度。同時,自駕技術因高度複雜且仰賴龐大研發投入,後進者不易進入市場。且Robotaxi企業通常面臨漫長的投資回報期,難以評估具體的獲利時間點。此外,潛在的司機失業衝擊、車輛運行安全疑慮、個人隱私等社會信任議題,也將影響Robotaxi未來發展與普及。
若有興趣進一步了解並購買TrendForce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相關報告與產業數據,請至https://www.topology.com.tw/Data/report查閱,或洽詢TRI_MI@trendfor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