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G非地面網路(Non-Terrestrial Network;NTN)技術將在2025~2026年趨於成熟,並帶動5G NTN技術邁入商用化階段,讓全球終端使用者的行動裝置皆搭載衛星通訊功能。TrendForce預估,2023~2026年全球5G非地面網路市場產值將從49億美元上升至88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7%,在全球5G非地面網路市場產值逐年上升趨勢下,亦會提升晶片大廠發展5G NTN技術意願。
2023年隨著網通設備如小型基地台和5G FWA升級,以及企業推動5G專網,TrendForce預估2023年5G市場可達145億美元,至2026年可望上升到37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到11.0%,期間主要受元宇宙相關應用帶動,進一步刺激5G網路需求。
據TrendForce研究顯示,由於5G覆蓋範圍擴大和市場對固定無線接入(Fixed Wireless Access,FWA)服務需求成長,2022年5G FWA設備出貨量達760萬台,年增111%;2023年5G FWA設備出貨量預估為1,300萬台。目前Nokia、華為、Casa Systems、TCL等廠商皆有推出相關解決方案,採用高通(Qualcomm)、聯發科(MediaTek)與紫光展銳等晶片,投入台廠則有智易、合勤、中磊、啟碁、亞旭、明泰等。隨著裝機量走高,為通訊設備商開創新需求,同時也為上游零組件供應商帶來新商機。
全球透過建置5G網路,滿足個人用戶及垂直產業需求,以持續深化5G實踐,應用領域涵蓋醫療、教育、工業、農業等,形成可複製及推廣之商業模式,並加速5G規模化發展。TrendForce預估,2022年華為(Huawei)、愛立信(Ericsson)、諾基亞(Nokia)三大設備商將佔據全球基地台74.5%的市占。
2022年美國、中國、英國等國積極推動低軌衛星(LEO)部署進度,成長動能來自於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 ITU)對軌道、頻譜規範與全球頻寬需求大幅攀升,加上衛星網路(Satellite Internet)視為偏鄉、農村與海空移動載具等主要通訊解決方案,透過衛星通訊技術與地面網路結合,發展混合式網路(Hybrid Network),以提高頻寬、覆蓋率。TrendForce預估至2023年全球衛星產業產值可達3,083億美元,年成長為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