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Force報告指出,2Q25晶圓代工因消費補貼與新品備貨動能推升產能利用率及出貨成長,TSMC持續受惠AI及手機晶圓需求,市占率突破七成,前十大廠市占達九成以上。展望3Q25,AI與手機新品拉貨力道延續,先進及成熟製程產能利用率提升,全球晶圓代工營收預期持續季增,產業集中趨勢明顯。
2026年台灣主要晶圓代工廠產能利用率普遍提升,PSMC因新合作逐步放量成長顯著,UMC維持穩定產能,Vanguard受惠高價產能與新廠啟動,TSMC先進製程持續滿載推動營收成長,整體市場呈現溫和成長趨勢。
從DRAM及NAND Flash的終端需求變化延伸,往上游晶圓製造產能、技術演進以及產能利用率作分析;特別針對主要晶圓廠 (含TSMC、UMC、Samsung、SMIC、GlobalFoundries等公司) 提供各廠之間競合、工廠產能利用率以及晶圓代工後續市況的展望與預估。
受中國國補與市場需求帶動,中芯國際及華虹集團產能利用率提升,營收保持穩健增長,新增產能陸續投產,Nexchip多元平台發展成效顯現,預期未來晶圓出貨及營收將持續成長。
2025年電子產業出現分歧,AI需求突出,消費性電子表現疲軟。關稅及補貼推動提前備貨,打亂傳統旺季規律,未來產業成長趨緩,AI獨強其餘承壓,缺乏突破應用限制升級動能。
本報告分析TSMC、UMC及PSMC近期營運與產業展望,探討新廠投資、產能利用、產品組合及未來技術開發方向,關注記憶體與先進製程布局及資本支出策略調整。
Samsung因美國政策推動重啟美國新廠擴建,時程與產能增幅仍具不確定性;2奈米訂單進度受良率及客戶決策影響,未來發展仍需觀察。
聯電中國廠房以成熟製程為主,且未來無進一步擴產,受美國技術政策影響有限。2026年聯電聚焦新加坡廠擴產,全球產能小幅成長。世界先進則主力擴充新加坡十二吋新廠,帶動整體產能增長,超越產業平均水平。
從全球主要晶圓製造廠 (含TSMC、UMC、Samsung、SMIC、GlobalFoundries等公司)產能、技術演進以及工廠產能利用率作延伸分析,涵蓋重點區域 (含中國、臺灣、韓國、日本…等國) 的競爭力分析;特別針對各廠之間競合、製程節點產能利用率、價格、以及先進製程主要客戶的投片變化。
美國或取消中國廠技術豁免,但因中國廠多採成熟製程,逐案審查下預期供應鏈仍維持穩定,市場衝擊有限。